ไทย EN
浙江海亮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浙江海亮环境材料有限公司

Banner

资讯动态

海亮30年30人系列报道|常年攻关在一线的总工

TIME:2019/11/14


常年攻关在一线的总工


智造创造未来,这是tyc1286太阳成集团一直以来最明晰的战略。支撑海亮产品智造的是提供理论创新的研发团队、应用革新的技术团队和高效高质的生产团队。

而赵学龙正是海亮智造横跨这三个团队的核心人物,作为公司学术带头人,一直致力于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常年坚持在生产一线从事铜加工技术攻关、产品开发,现场指导并解决疑难问题,先后填补了国内多项铜加工技术空白。


1


赵学龙,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1987年中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本科毕业后,30多年来一直从事有色金属加工的技术研究。

2000年,赵学龙加入浙江tyc1286太阳成集团有限公司。他带头研发的海水淡化铜合金冷凝管是我国首次出口装配海水淡化工程整机的铜合金管。优良的产品质量使海亮的铜合金冷凝管成为了检验全球同类产品是否合格的实物标准,也使公司海水淡化铜合金管全球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60%以上。

2007年公司承担了省重大专项“铜合金管连续制造高效节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作为项目工艺技术设计师,赵学龙勇于担当,大胆开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积极推进并参加每一步的工艺试验,他和他的团队积极收集相关资料,缜密计算,细心总结试验过程和数据。通过应用单向循环“W”型喷射熔沟快速封闭熔炼、直燃式在线连续光亮热处理、无氧化挤压、串联联合拉拔等多项国内外先进技术,解决了连拉油膜保持等技术难题,在我国首次实现海水淡化铜合金冷凝管高效、低耗的连续制造,使铜合金冷凝管生产成材率达到56%,比传统35%提高了21%,并经省能源监察大队检测,综合能耗达到430 kgce/t以下,与传统生产工艺比较,单位能耗降低68kgce/t,综合节资可达800万元/年。

海亮铜棒生产线,经过工艺升级改造后,把原来的1t小炉子直条直拉生产改为3t、5t的大炉子盘料连拉生产。“一条生产线仅需13人,年产量达到15000吨以上,人均1150吨以上,单位成本下降150元,并通过工艺创新真正促进了智能化生产。”赵学龙说,技术设备的升级换代,既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功能的先进性,同时还解放了人力,实现了更少的人做更多事的功效,给企业带来了源源不绝的发展动力。


2


在一个又一个的创新中,赵学龙坚守着科研的初心,那就是根据需求,解决问题。

赵学龙长期扎根铜加工生产一线,提供技术开发和咨询服务,解决关键技术难题,主持参加了40余项公司新型产品开发、工艺技术研发攻关、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其中国家中小型创新型企业项目一项,浙江省重大专项项目二项,填补了我国多项铜加工技术空白。

获授权专利34项,发明专利12项,申报国际专利1项。绍兴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有色金属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科技进步奖。2011年获首届诸暨市“十佳引进人才”;2014年获绍兴市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多次获诸暨拔尖人才、优秀引进人才以及集团十佳科技先进工作者等。




铜加工流程长、工序多、规格繁杂、产品纵横交错,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整体生产连续自动化、智能化的实施。谈到铜合金智能制造发展的主要趋势时,赵学龙说,高速度、高精度、高效化将是现代化的铜加工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以增强复合加工、缩短工艺流程,减少生产环节、生产工序和生产辅助过程为目的的集成控制一体化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设备、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单元,将成为铜加工自动化的主流及未来发展方向。

同时,赵学龙认为,在铜加工智能制造持续递进、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近终型短流程工艺装备技术的研发、原辅材料的分类、分选,一致性、稳态化的自动制造技术以及小批量个性化和柔性化的自动调节等等。但赵学龙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技术难题总有一天是可以被攻克,因为技术创新永远都在进行中。


TA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书写“铜”一个梦想——成为有色材料智造国际巨匠。


关注海亮 办公OA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7 浙江tyc1286太阳成集团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版权  浙ICP备14000406号-1